《我是什么》课后反思
<<我是什么>> 是一篇常识性课文。课文内容生动有趣,语言朴素而生动。
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,所以教学过程中,我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,运用录音创设
情景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,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
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,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,使外在的学
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,促进学生的发展。
一 、通过创设情景,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。
我想,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,情景要符合他们的心里特征。因此,在上课时,我要
求自己的语言、教姿、教态应该是亲切、活泼、富有亲和力。在创设上,我根据课文
的内容,用录音连成了一个故事情节,一环扣一环的,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入到情节
里,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。
二、多种形式朗读,感悟课文内容。
1.导入新课:利用录音“介绍新朋友”,激起学生的好奇心,通过课件动画展示
朗读,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我是什么?
(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,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,与本课最后一句:小朋友,
你们猜猜我是什么?互为呼应。)
2.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,引导学生品读,能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,
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朗读,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。
3、结合老师的配乐朗读,
4.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。
三、以读为本,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。
整堂课学生的朗读基本落到实处,朗读效果较好,做到了流利、有感情。
不足之处:
1 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对,所以导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够充分
2 可以多一点学生之间的互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