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是什么》评课
| By: 果果 ]
周老师不愧为我们的“大姐”,在教学中教态从容自然,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中心,对于教材的处理也很独到、精辟。下面,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,进行简单的评价。
一、揭题干净利落。
《我是什么》?其实我就是水,周老师从“水”是一种自然现象出发,设置情境问题:“小朋友,今天早上来的时候,天气怎么样?”由此引导:雨啊,风啊都是自然现象,而我们今天要学的也是一种自然现象,直接揭题。这样的导入,不仅联系了学生生活,而且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一种科学性。
二、识字体现自主性。
在识字教学中,周老师不仅抓住了重要字的学习,如:庄稼的稼,雹子的雹;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多样话、自主性的识记。比如做一做暴躁的样子啊,又比如学生在识记“器”的时候,还编了一个顺口溜:一只小狗两张口。等等。不仅让课堂妙趣横生,还让学生学的开心,学的扎实。
三、利用图片,帮助理解。
对于科学性的文章,有些地方的理解,仅仅通过语言的描绘,学生是体悟不到的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,周老师的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图片。比如:在理解“太阳一晒,我就变成汽”,周老师运用了FLASH,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“水——汽”的过程。还有,“云”像魔术师一样神奇的不断变化,周老师也利用图片,向学生进行展示,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声中,我想他们已经感受到了那份神奇。
四、抓重点词,趣味理解。
“飘、打、落”是这节课需要重点理解的词,周老师精心地设计了“贴一贴”的练习,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。但在操作过程中,我也有这样一个疑问:对于“飘”的理解,学生很明确,因为雪很轻,所以是飘下来的。但后来有学生说:雨可以放一个落,也可以放一个打的时候,教师应该怎样做出适时的引导,不然就体现不出这3个字用词的准确性,这一层意思了。
总之,周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朴实、扎实、精彩的语文课,值得我们学习。